生态文明研究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期刊检索

关于本刊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创刊时间:2014年9月
邮发代号:82-247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2001
国内刊号:CN 10-1979/C
国际刊号:ISSN2097-454X

第二届气候变化经济学学术研讨会在汉举行

2018年9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城市与环境研究》编辑部主办,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系、《环境经济研究》编辑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承办的第二届气候变化经济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主持开幕式,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作主旨报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江苏大学、新疆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二百余位学者参加了本届研讨会。

研讨会以“主旨演讲”“大会发言”“圆桌论坛”“平行论坛”、“期刊沙龙”和“教材研讨”等形式展开学术交流,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潘家华学部委员、《经济研究》编辑部刘霞辉主任、武汉大学齐绍洲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庄贵阳研究员、陈迎研究员、《经济研究》杂志社张永山社长以及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禹湘副研究员等主持。

沈壮海副书记在致辞中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强调气候变化既是一个科学问题、环境问题,也是备受关注的重大国际经济和政治问题,需要经济学理论和技术支撑。

秦大河院士作了题为《气候变化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报告,通过援引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概述温室气体效应的形成过程、剖析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指出气候变暖的科学事实毋庸置疑,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活动是影响地球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地球已进入“人类世”。《巴黎协定》的签订为减排带来新的希望。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崛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不可挡,发展“大地理科学”、加强风险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转型势在必行。

潘家华学部委员作了题为《转型进程中的气候变化经济学》的主旨报告,从低碳转型的演化规律、目标导向、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四个方面探讨了转型进程中的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指出低碳转型路径可区分为以“低碳-高碳-低碳-零碳”为特征的自然转型路径和以“人与自然共生和净零碳”为目标的和谐转型路径。《巴黎协定》实际上为低碳转型提供了目标导向,也影响着市场预期。减缓与适应要素的静态分析涉及自然资产转换、人均物质消费转型、固定资产存量变化、技术效率提升和制度变革等方面,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从静态分析向动态分析过渡应立足于经济发展阶段,综合考察物质消费需求、技术进步和气候容量等因素的变迁。

中国外交部条法司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周倩、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副院长王志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气候变化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博峰分别作了《全球环境治理:中国的位与为》《巴黎协定以后气候变化评估工作进展》《气象可持续减贫的探索与思考》《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排放(2015)》的大会报告。

在“圆桌论坛”环节,日本名古屋大学薛进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郑新业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赵黛青研究员、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王文涛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邵帅教授和清华大学蔡闻佳副教授分别围绕“一带一路”与碳排放、旧金山气候行动世界峰会、中国碳排放达峰与转型、减排政策效应评估等对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热点与前沿做出评述。

在“平行论坛”环节,大连理工大学宁亚东教授、武汉大学胡艺副教授等12位作者分别介绍了自己的获奖论文,研究主题涉及“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与城市”“气候变化政策工具”以及“碳达峰与减排路径”等,复旦大学吴力波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张晓玲教授、张林教授、悉尼科技大学施训鹏教授、武汉大学崔静波教授等对此进行点评。

在“期刊沙龙”环节,《经济研究》杂志社社长张永山、《生态经济》执行主编冯胜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编辑部常务副主任刘呈庆、《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刘传红、《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副编审邵玉娴、《环境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孙永平、《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审涂文迁、《Chinese Journa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执行主编王谋、《经济学动态》编辑部主任杨新铭、《管理世界》编审原松华、《城市与环境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庄立分别就各自期刊的发展情况、特色、选稿标准和审稿制度作详细介绍,致力于为推动气候变化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搭建学术平台。

在“教材研讨”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气候变化经济学优势学科”研究团队领衔的气候变化经济学教材作者,分别就《气候变化经济学导论》《减缓气候变化经济学》《适应气候变化经济学》《气候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学》《气候金融》《碳市场经济学》《碳排放核算方法学》《贸易与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经济学》和《低碳城市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等10部教材的框架、主要内容和编写进展进行汇报。中国石油大学赵晓丽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韩晶教授、上海海事大学吴先华教授分别做出精彩点评,就经济学精品教材应有的学术性、严谨性、趣味性、普适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等特征达成共识。

最后,潘家华学部委员在闭幕式总结发言中指出,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构建和发展是一项百年大计,要久久为功,气候变化经济学教材编写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需各方协力合作、共同参与、稳步推进。


您是第 2620822位访问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生态文明研究》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