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聚焦生态补偿“如何市场化、多元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如何可持续”的难题,以黄河流域典型生态脆弱区吕梁山区生态扶贫期间形成的生态产品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产品溢价核算-生态补偿标准合理界定-生态补偿金额最优动态递增”综合性生态补偿框架,提出生态脆弱区生态产品实现可持续富民效应的新方案。研究表明:(1)生态脆弱区进行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可依据地区生态价值溢出值确定,将研究区域分为6个补偿区与7个受偿区;(2)固碳释氧功能贡献的生态价值可通过碳交易形式进行跨区域的市场化补偿,而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空气净化三种功能所贡献的生态价值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地区间横向补偿,由补偿区内水利、水电、工农业部门以及城镇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同承担,两种补偿金额占比约为5∶3;(3)实施补偿规模阶段性递增机制,生态转移补偿规模按每五年8%—15%—20%的速率递增为最优递增速率。研究提供了如何采取可操作性生态补偿的方式破解生态脆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并产生可持续富民效应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