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研究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首 页
期刊介绍
顾问编委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微信号:uesjournal
期刊检索
全部年
2025 年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0 年
全部期
No.1
No.2
No.3
No.4
关于本刊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单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创刊时间
:2014年9月
邮发代号
:82-247
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
:BM2001
国内刊号
:CN 10-1979/C
国际刊号
:ISSN2097-454X
首页
>
期刊目录
生态文明范式转型——中国与世界
作者:
陈宗兴 蔡昉 潘家华 杨伟民 王一鸣 Janos Pasztor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部署和推进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十三项重大任务之一,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为系统研究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给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领域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坚强保障,本刊特组织开展《生态文明范式转型——中国与世界》学术笔谈,邀请多位在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9年·经济学) 做主旨演讲的嘉宾和专家学者撰写这一组文章,以凝聚当代世界推动生态文明发展范式转型的思想智识、激扬中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伟力。
全文
[
PDF
1137.0 MB ] 2019.4 (6):3-20 浏览( 3584 )
循生态规律,提升生态治理能力与水平
作者:
潘家华
[摘要]
生态文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仅需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也需要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支撑和保障生态文明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还需要科学应用生态规律,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生态规律是生态制度构建和生态治理的科学基础,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需要生态制度的保障和生态治理能力的提升,应该在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的制度实践中,不断推进生态治理能力与水平的现代化。
全文
[
PDF
944.0 MB ] 2019.4 (6):21-33 浏览( 3516 )
环境规制下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演变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作者:
张静晓 刘润畅
[摘要]
为探究环境规制下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合理测度方式,分析环境规制下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演变规律,并以此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作者通过探寻切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的指标体系,将城市绿色创新过程分解为相互关联的创新链型子过程,构建考虑松弛变量的网络DEA模型,对城市绿色创新系统的整体效率及各子阶段的效率进行评价,并进行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演变研究。作者以西安市为例,进行环境规制下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演变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绿色创新过程可分为两阶段: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西安市2006年、2009年、2017年处于绿色创新效率前沿面,其他年份均存在不同程度无效配置,科技研发效率已成为限制西安市环境规制下绿色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技术转化、科技创新效率齐头并进才是最合理的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西安市应保持绿色创新政策不断改进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同时应注重保持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的平衡,实现绿色创新效率的持续、稳定提升。
全文
[
PDF
1147.0 MB ] 2019.4 (6):34-50 浏览( 3480 )
工业集聚有助于污染减排吗? &nbs...
作者:
秦炳涛 黄羽迪
[摘要]
工业集聚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但也会因为拥挤效应而增加污染物的排放。作者基于中国2006—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考察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随着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环境污染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目前我国整体工业集聚水平处于第一阶段,即促进工业集聚有利于改善环境;进一步地,环境污染对工业集聚具有显著的反向因果关系,限制了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从而削减了其潜在红利。在实际推进工业集聚的过程中不能忽略环境污染产生的负面影响,而仅追求经济效益。另外,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鼓励科技创新和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是改善环境状况的重要途径。
全文
[
PDF
991.0 MB ] 2019.4 (6):51-62 浏览( 3555 )
中国征收碳税的福利效应分析——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
作者:
李雪慧 李智 王正新
[摘要]
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的微观数据, 作者采用QUAIDS模型模拟测算了中国开征50元/吨的碳税对于城乡不同收入家庭福利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征收碳税会不同程度地增加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在城市,征收碳税对于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最大,对高收入家庭的影响次之;而在农村,征收碳税对高收入家庭的影响最大,对中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最小。整体来看,征收碳税对于城市家庭的影响大于农村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居民家庭收入不平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碳税对中国居民家庭收入的分配效应不呈现单一的累退性或累进性特征,作者认为,我国开征碳税的同时应辅助补贴、税收返回等配套政策,建立碳税收入循环利用机制。
全文
[
PDF
1267.0 MB ] 2019.4 (6):63-79 浏览( 3606 )
中国城市减碳降霾的协同效应分析
作者:
刘杰 刘紫薇 焦珊珊 王丽 唐智亿
[摘要]
发挥减碳降霾的协同效应有助于更加有效地推进中国经济低碳化和绿色化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由于二氧化碳减排和大气PM2.5浓度控制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协同效应评估有必要将二者纳入一个分析框架。作者利用脱钩弹性指数测算中国城市减碳降霾的协同趋势,并基于中国2000—2015年省会城市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二者的协同效应进行定量评估。从协同趋势角度看,中国大多数省会城市处于从高碳、高PM2.5排放模式向低碳、低PM2.5排放模式转型过程中,但城市低碳转型与PM2.5治理呈现不协调特征。从协同效应测算结果看,二氧化碳减排与大气PM2.5浓度控制存在显著正向协同效应,并表现出空间和时间上的异质性。提升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发挥技术创新和政策规制的有效作用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减碳降霾协同效应的有效途径。
全文
[
PDF
1137.0 MB ] 2019.4 (6):80-97 浏览( 3312 )
新发展理念指标评价研究综述 &nbs...
作者:
张卓群 张涛 宋梦迪 刘宽斌
[摘要]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当前阶段我国经济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重要抓手。作者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了新发展理念五个方面单一维度指标评价和综合指标评价的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单一维度指标评价研究深浅不一,综合指标评价研究缺乏系统性,进而提出了分层次的宏观—微观新发展理念指标评价体系,并建议引入舆情大数据作为传统数据的补充,构建智能评价平台,为建立科学、合理、能够指导实践的新发展理念指标评价体系提供研究基础与参照。
全文
[
PDF
1084.0 MB ] 2019.4 (6):98-110 浏览( 3537 )
1
您是第 3090768位访问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生态文明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26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