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研究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首 页
期刊介绍
顾问编委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微信号:uesjournal
期刊检索
全部年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0 年
全部期
No.1
No.2
No.3
No.4
关于本刊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单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创刊时间
:2014年9月
邮发代号
:82-247
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
:BM2001
国内刊号
:CN 10-1979/C
国际刊号
:ISSN2097-454X
首页
>
期刊目录
中国共产党百年城市工作的历史回顾与思想脉络(上)
作者:
杨开忠 李学锋 李红玉 李恩平 朱守先
[摘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伟大征程中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的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系统丰富的思想。为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城市工作的历史进程,深刻挖掘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精华,《城市与环境研究》编辑部特邀请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工程”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城市工作领导的伟大成就和思想脉络”的专家学者撰写这一组文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全文
[
PDF
1067993.0 MB ] 2021.2 (8):3-21 浏览( 2047 )
中国共产党百年城市管理思想的历史演进
作者:
盛广耀
[摘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城市管理工作从无到有,从学习摸索到形成相对成熟的思想体系,从服务于工业生产、经济建设和城镇化到城市治理现代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回顾党的城市管理思想和实践,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管理的工作重点、职责范围、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等随着国家发展形势和城市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总体上经历了由传统城市管理向现代化城市治理的演进过程。但无论如何演变,党的城市管理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始终体现了“三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党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服务于党和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方针。
全文
[
PDF
939038.0 MB ] 2021.2 (8):22-32 浏览( 2026 )
中国共产党百年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演进历程
作者:
秦书生 王新钰
[摘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演进经历了萌芽探索、初步形成、丰富发展和系统完善四个阶段。建党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的萌芽探索阶段,中国共产党初步认识到要搞好环境保护并制定了工作方针;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初步形成阶段,环境保护上升为基本国策,环境法律建设和环境管理开始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初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的丰富发展阶段,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出要构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政策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系统完善阶段,我们党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提出要以系统工程的思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民生建设,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和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全文
[
PDF
959452.0 MB ] 2021.2 (8):33-46 浏览( 2214 )
“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的内涵及建设路径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作者:
高国力 李智
[摘要]
“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 是在“生态文明”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领下,“人、城、境、业” 和谐统一的城市发展新范式和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是对工业文明城市的反思和超越,对传统城市发展理论思想的深化和完善,以及对国内外先进典型城市发展经验的凝练和提升。成都作为“公园城市” 首提地,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国家赋予成都最为重要和独特的战略定位。研究在准确把握“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 内涵的基础上,客观分析成都存在的“七强七弱”典型特征。为更好发挥成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引领与示范作用,研究围绕提升城市要素聚集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低碳发展能力、门户枢纽能力、品质宜居能力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为全国其它典型城市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提供镜鉴。
全文
[
PDF
1277954.0 MB ] 2021.2 (8):47-64 浏览( 2043 )
我国生态反贫困的探索和经验
作者:
张云飞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贫困和环境的恶性循环问题,在推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通过科学总结以往的经验,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扶贫和生态脱贫的理念和政策。即,生态反贫困。生态扶贫是指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扶贫,生态脱贫是指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脱贫,二者的本质就在于坚持绿色发展、共享发展与扶贫开发的有机融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富裕与脱贫攻坚的内在统一。坚持满足贫困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生态共有和生态共享,坚持发挥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举国体制的优势,科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我国取得生态扶贫和生态脱贫成果的重要经验。生态扶贫和生态脱贫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内在组成内容,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重大贡献,是减贫治理中国样本的底色,是全球减贫事业中国贡献的特色。
全文
[
PDF
985574.0 MB ] 2021.2 (8):65-81 浏览( 2078 )
传统知识与应对气候变化:内涵、价值与途径
作者:
尹仑
[摘要]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传统知识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议题,并成为世界各地传统民族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方式与途径。作者系统梳理了传统知识的概念和内涵,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特点,分析和深入探讨了传统知识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角色:传统知识可以促进温室气体减排与增加碳汇,从而在减缓气候变化策略中发挥作用;传统知识可以减少气候脆弱性和增强气候复原力(韧性),从而在适应气候变化策略中具有价值。基于这些作用和价值,作者进一步提出应该通过与科学知识的结合、与减缓和适应策略的融合、与气候政策的整合,最终实现传统知识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主流化。
全文
[
PDF
993301.0 MB ] 2021.2 (8):82-98 浏览( 2010 )
气候适应理念下的城市更新:德国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
董昕 张朝辉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给城市的建设与更新提出了新的挑战。暴雨等极端天气造成的重大气候灾害,显示出中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亟待提升。近年来中国的城市更新进入了规模化的新阶段,但从适应气候变化的角度考量城市更新的意识仍然较为薄弱,可供参考的国际经验也相当缺乏。作者通过梳理德国气候适应战略的发展历程,发现其注重可行性的政策工具制定与应用、突出灵活性的区域管理模式,以及体现融合性的绿色城市更新模式对中国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对中国城市更新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在国家层面,将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通过法律和规划工具落实到城市更新中,建立多部门合作的体制机制与循环修正的气候适应政策体系,优化政策供给;在城市层面,系统地进行城市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以明确现实需求,建立多主体参与的城市更新制度,将城市更新项目与气候适应项目相融合等。
全文
[
PDF
991428.0 MB ] 2021.2 (8):99-112 浏览( 2252 )
1
您是第 2763773位访问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生态文明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