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研究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首 页
期刊介绍
顾问编委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微信号:uesjournal
期刊检索
全部年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0 年
全部期
No.1
No.2
No.3
No.4
关于本刊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单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创刊时间
:2014年9月
邮发代号
:82-247
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
:BM2001
国内刊号
:CN 10-1979/C
国际刊号
:ISSN2097-454X
首页
>
期刊目录
在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中实现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作者:
刘学敏
[摘要]
脱贫攻坚期,国家创新性地把“生态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结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使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以及发展生态产业等,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在一个战场打赢了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两场攻坚战。由于刚刚摆脱贫困状态,脱贫地区还面临着许多困境:经过产业扶贫发展起来的产业,还处在比较低的层次和阶段,不少地方的产业发展还局限于比较基础的农牧业中,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基于“生态扶贫”的经验,广大脱贫地区可以凭借其生态(生态资源和生态资产)优势和生态区位,通过对产业发展内涵加以拓展,把生态(生态建设与保护)作为产业来发展,形成生态产业集群,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使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融合起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同时,在国家生态补偿和下游地区跨区域补偿的基础上,可以设立一支专门从事生态保护和管理的“生态员”队伍。在生态与产业的融合中,探索一条在脱贫地区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文
[
PDF
1330281.0 MB ] 2022.2 (9):3-15 浏览( 3302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内涵及其内在逻辑
作者:
周宏春,戴铁军
[摘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源于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以“五大体系”为主体,以“六大原则”和“八个坚持”为建设原则,以“五大任务”为重点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学说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的绿色发展观,以其内在逻辑和理念的延续性和一致性,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系统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内涵及其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并用以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
全文
[
PDF
1396064.0 MB ] 2022.3 (9):3-20 浏览( 1630 )
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角领悟“坚持人民至上”的深厚意蕴
作者:
方世南
[摘要]
“坚持人民至上”,既是中国共产党以坚定政治立场和深厚人民情怀对人民庄严承诺的政治理念、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彰显出鲜明的红色色彩,又是中国共产党以胸怀天下的深厚人类情怀积极应对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与生命危机交织在一起的重大危机,以切实保障人民环境权益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彰显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色彩,闪耀着红绿交融的生态政治光辉。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角领悟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始终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来确保人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始终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人民环境权益在内的主体价值,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必须始终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发展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确保人类在地球美好家园中世世代代永续发展。
全文
[
PDF
1175542.0 MB ] 2022.1 (9):3-11 浏览( 1914 )
中国式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作者:
杨开忠
[摘要]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生态兴则文明兴”。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进步潮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涌现出了中国式、西方式等不同生态文明建设道路。西方式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以生态现代化为特征。与此不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式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则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灵魂和遵循。有比较才有鉴别。中国式和西方式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对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为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怎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在何处建设生态文明、谁来建设生态文明等基本问题的回答不尽相同。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系统把握中国式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应当弄清楚中国式和西方式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区别。
全文
[
PDF
749350.0 MB ] 2022.4 (9):3-7 浏览( 1351 )
坚定不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作者:
高世楫,王海芹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份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随着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挑战日益加剧,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全文
[
PDF
801328.0 MB ] 2022.4 (9):7-12 浏览( 1250 )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作者:
袁红英
[摘要]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作出明确阐释。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五大特色之一,又是本质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发展前置条件摆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位置,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理论指南。新时代十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绿色发展深入人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行动自觉。
全文
[
PDF
799082.0 MB ] 2022.4 (9):12-17 浏览( 1277 )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
作者:
张云飞;李娜
[摘要]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是对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之一的“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新概括和新表述。这一思想要求我们将各种自然要素、自然过程、自然系统看作生命共同体或有机生态系统,坚持系统管控国土空间、系统保护自然资源、系统治理环境污染、系统修复生态安全系统、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据此,我国完善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制度体系。这一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系统思维和生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科学方法论保证。
全文
[
PDF
1166523.0 MB ] 2022.1 (9):12-30 浏览( 1669 )
新概念、新历史、新世界——环境史构建的新历史知识体系概论
作者:
梅雪芹
[摘要]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环境史作为历史学新领域的兴起和发展,包括环境史概念本身作为新知识点的广泛传播,世界各国的环境史学者在浩如烟海的著述中不断引用乃至构建新概念,从而使得多种门类的新历史得以问世。这种新概念和新历史,不啻体现了环境史对古老历史学的最直观、最显性的创新,即构筑了一套新历史知识体系。将这套新历史知识体系与已有的历史著述相整合,一定程度上可以认知关于过去的新世界,也即历史的生态世界。这不仅为历史学发展打下了新的基础,也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文
[
PDF
1469061.0 MB ] 2022.2 (9):16-28 浏览( 1693 )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成逻辑、理论特质与实践进路
作者:
邬晓燕;张悦冉
[摘要]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命共同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范式,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生发于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生态短板与省思,滋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涵养与智慧,放眼于全球生态治理的交流互鉴与思维融通,其理论蕴涵和实践指向彰显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参与性与引领性、整体性与协同性、民族性与世界性辩证的理论特质。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必须增强思想定力、凝聚实践合力、激发制度活力、提升话语能力、强化价值引导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成逻辑、理论特质与实践进路,对克服全球生态困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
[
PDF
1540822.0 MB ] 2022.4 (9):18-29 浏览( 1325 )
现代性危机与生态文明的兴起
作者:
赵建军,赵若玺
[摘要]
现代性作为一种将人类从非理性及蒙昧状态解放出来的进步力量而进入人类历史,它在充分肯定释放人类潜能的同时,也造成多种危机的凸显,生态危机、人的危机、社会危机是现代性危机的典型特征。现代性工业文明价值观下的“主客二分”思维方式,虽然被标识为一种强有力的观念或意识形态,却是导致现代性危机的根源。当前人们思维方式的东方转型和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化解现代性危机提供了有益的价值遵循及实现路径。
全文
[
PDF
1264690.0 MB ] 2022.3 (9):21-30 浏览( 1541 )
1
2
3
4
您是第 2764170位访问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生态文明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