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研究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首 页
期刊介绍
顾问编委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微信号:uesjournal
期刊检索
全部年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0 年
全部期
No.1
No.2
No.3
No.4
关于本刊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单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创刊时间
:2014年9月
邮发代号
:82-247
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
:BM2001
国内刊号
:CN 10-1979/C
国际刊号
:ISSN2097-454X
首页
>
期刊目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蕴涵
作者:
方世南
[摘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核心理念,也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根本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十四五”时期十二个方面重点工作方向之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专题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主要表现为,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互促共进的价值蕴涵,人文价值与经济价值协调共增的价值蕴涵,代内价值与代际价值承续共保的价值蕴涵,区域价值、民族价值、国别价值与全人类价值分担共享的价值蕴涵。这些价值意蕴在紧密联系中彰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明价值色彩和价值诉求。
全文
[
PDF
1011881.0 MB ] 2020.4 (7):3-11 浏览( 2468 )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
作者:
郑艳 庄贵阳
[摘要]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及其系统治理理念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兼具价值内涵、科学内涵及经济内涵,在认识论上源自天-地-人和谐共生的中国哲学传统,契合西方的生态伦理学、复杂系统科学及环境价值理论。在方法论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作为人类与自然互动共生的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应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进行协同治理。在政策实践层面,作者依据生态子系统小协同、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大协同的治理视角,对16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的工程建设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分析指出大多数试点项目设计较好体现了多种生态要素的小协同治理,但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大协同领域关注和重视不足。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有两条现实路径:一是在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背景下,以流域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为重点的协同治理,其目标是恢复和提升各类自然生态子系统的服务功能、增强其气候适应性;二是在新型城镇化和绿色发展转型背景下,以自然资本和绿色基础设施投资为重点的协同规划,其目标是培育生态红利和实现生态经济。
全文
[
PDF
1117833.0 MB ] 2020.4 (7):12-27 浏览( 2354 )
新型全球城市假说:理论内涵与特征事实
作者:
倪鹏飞 沈立
[摘要]
从全球化不同阶段内涵变动的逻辑出发,作者回顾了全球城市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脉络,提炼出全球城市更一般的理论框架,然后依循理论和历史逻辑,提出新型全球城市假说。从理论视角和实证视角出发,作者深入分析了新型全球城市的形成及其特征,并从新的视角对其进行测度评价,得出如下结论:信息科技和金融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信息科技中心功能和金融中心功能的有机叠加成为新型全球城市的核心特征;新型全球城市可分为4个层级,其中,纽约、北京、伦敦、圣何塞属于顶尖新型全球城市。
全文
[
PDF
1070223.0 MB ] 2020.4 (7):28-42 浏览( 2372 )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增值税转型改革的DID分析
作者:
张凯强
[摘要]
作者使用2007年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政策实验,立足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经济效应,分析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稳定全国经济增长和降低经济增长波动中的典型事实,尤其是在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后,中部地区的稳定效应更为显著。作者构造中部6省26个老工业城市和全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东北三省除外)的DID模型,经验结果发现,以2007年的增值税转型改革为例的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显著经济增长效应,即相比于其他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在2008年,2007年增值税转型改革使得中部地区26个城市的实际GDP增长率提高2.20%。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提供政策和建议,也将服务于新常态下全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和发展。
全文
[
PDF
1070566.0 MB ] 2020.4 (7):43-59 浏览( 2388 )
中国国内增加值贸易隐含劳动力分析——基于能源视角的列昂惕夫悖论再...
作者:
闫冰倩 王振霞
[摘要]
在增加值贸易的框架下,作者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中国区域间贸易隐含就业的情况,通过衡量八个区域生产隐含的能源-劳动力强度,考察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测的一致性。研究发现,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是中国区域间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工资水平较高的东部沿海是最大的隐含劳动力净输出地,而工资水平较低的西北地区、北部沿海和西南地区是隐含劳动力的净输入地。这说明,中国区域间贸易具有列昂惕夫悖论的基本特征。作者基于能源-劳动力强度视角,进一步分析增加值贸易与劳动就业在机器大生产环境下的关系,发现人均GRP较低的西北地区的能源-劳动力强度 最高,而人均GRP较高的京津地区和南部沿海的能源-劳动力强度最低,且经济发达区域仍然是劳动力的净输出地。通过对各区域比较优势行业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西北地区和北部沿海高度依赖基础性初级产品行业的单一产业结构是实证结果与传统理论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是这些地区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和实现结构升级的重要一环。
全文
[
PDF
1210757.0 MB ] 2020.4 (7):60-76 浏览( 2411 )
资源型重工业城市的多尺度温室气体关联研究——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
作者:
韩梦瑶 蒋川刘思远
[摘要]
资源型重工业城市面临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是多尺度共同作用的结果,亟须充分考虑城市、区域、国家乃至全球尺度的温室气体关联影响。基于多尺度投入产出法,作者从隐含强度、最终需求、贸易平衡等方面对典型资源型重工业城市河北省唐山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开展多尺度的系统核算分析,结果如下:(1)唐山市平均隐含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约为27.6吨/万元,其中66.2%的排放强度由本地投入引发;(2)第二产业是造成唐山市温室气体排放较多的主要原因;(3)最终需求隐含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2.016亿吨,最终需求类别中固定资本形成占比达到59.4%;(4)从贸易均衡角度,唐山是隐含温室气体净调出城市,贸易净输出隐含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116亿吨。结合多尺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刻画唐山市温室气体排放流向,有助于厘清资源型重工业城市转型发展阻力,对相关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政策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全文
[
PDF
1454662.0 MB ] 2020.4 (7):77-96 浏览( 2287 )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无废城市”建设路径分析
作者:
王业强 李豫
[摘要]
“无废城市”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系统梳理了“无废城市”概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并重新审视“无废城市”的循环经济内涵及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文章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发展战略,而“无废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管理模式,是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发展模式的全方位绿色变革。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无废城市”建设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创新驱动,从人本化、循环化、市场化、法制化四个维度加快推进制度、机制和模式创新,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促进形成“无废城市”建设长效机制。从实践层面来看,当前中国“无废城市”试点要加快绿色产品、生态设计和服务经济的体系和制度建设。
全文
[
PDF
968662.0 MB ] 2020.4 (7):97-110 浏览( 2446 )
1
您是第 2764145位访问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生态文明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