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研究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首 页
期刊介绍
顾问编委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微信号:uesjournal
期刊检索
全部年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0 年
全部期
No.1
No.2
No.3
No.4
关于本刊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单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创刊时间
:2014年9月
邮发代号
:82-247
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
:BM2001
国内刊号
:CN 10-1979/C
国际刊号
:ISSN2097-454X
首页
>
期刊目录
资源金融市场特征、运行机制及影响
作者:
渠慎宁
[摘要]
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金融市场价格开始替代传统的现货贸易价格成为资源市场的风向标,资源类大宗商品的金融化属性逐步凸显。目前,国内外学界和商界对“资源金融”的分析框架尚未明确统一。资源商品具备显著的金融属性,并与传统金融市场呈现出较大差异,价格波动也更为剧烈,对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冲击明显。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梳理,重点从资源商品的金融属性、市场特征、运行机制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几方面进行阐述, 归纳出当前资源金融研究领域的共性问题,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全文
[
PDF
1068.0 MB ] 2016.4 (3):95-108 浏览( 3815 )
中国城市气象灾害非工程应对措施进展、问题与对策 &...
作者:
辛源 彭莹辉 姜海如 孔锋 吕丽莉
[摘要]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气象灾害威胁,城市气象灾害呈现出高破坏性、高扩散性、高社会影响性等特点,进一步导致城市气象灾害防治更加复杂化。城市气象灾害防治更加强调发挥非工程应对措施的突出作用。中国已初步形成城市气象灾害非工程应对措施体系,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薄弱之处。作者提出要坚持技术防灾、科学防灾、制度防灾、社会防灾,通过进一步强化城市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完善城市气象灾害防治预案、推进城市气象灾害立法和管理水平、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社会参与程度等途径,提升中国城市气象灾害非工程应对的能力。
全文
[
PDF
2251.0 MB ] 2016.4 (3):81-94 浏览( 3923 )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内陆节点城市功能优化研究
作者:
安晓明
[摘要]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与推进给内陆节点城市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对其城市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郑州、武汉、西安是典型的“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在城市功能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存在诸多不足。为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各内陆节点城市的城市功能应当进行重新定位。要通过加快开放高地建设,提升节点城市的经济开放功能;加强综合枢纽建设,提升节点城市的通道枢纽功能;加快平台载体建设,提升节点城市的要素聚集功能;推动人文交流合作,提升节点城市的对外交往功能;营造良好城市环境,提升节点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强节点城市合作,提升节点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全文
[
PDF
1032.0 MB ] 2016.4 (3):67-80 浏览( 4218 )
气候适应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
作者:
谢欣露 郑艳
[摘要]
提升城市韧性和气候适应能力的政策与实践是国内外城市与环境研究的新热点。我国正在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如何界定和评估不同城市的适应能力,是城市开展适应规划和决策的基础。作者以北京市为例,通过构建气候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10~2014年间16个区的城市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北京各区在经济支撑能力、社会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技术支撑能力和风险治理能力上都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不均衡性。研究发现综合适应能力与城市功能区分区较为一致,表明各区的功能定位对其发展和适应能力具有潜在影响。其中,核心城区由于发展基础较好,综合适应能力优势明显;发展新区面临基础设施薄弱、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治理要求不断提高等压力,综合适应能力最低。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应体现城市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前瞻性的适应规划,推进不同空间区域的协同发展,加强城市中心区与外围郊区的功能互补和协同治理,以此提升整个城市系统的综合适应能力和韧性。
全文
[
PDF
1391.0 MB ] 2016.4 (3):50-66 浏览( 4359 )
内蒙古深化草原产权改革的进展与评述 &...
作者:
尹晓青 李周
[摘要]
草原产权的不确定性是影响牧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开始在西部牧区推行草原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期避免草原公有下的“公地悲剧”,但在实践中并未达到预期的制度效果。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草原产权制度,不仅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深刻认识牧区草原产权管理制度变化及其未来趋势,作者在总结草原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内蒙古草原产权管理制度变迁的历史脉络,进而以乌拉特后旗为例,总结其完善草原确权承包工作中的创新性做法和经验,以期为草原地区进一步完善草原产权管理制度提供参考借鉴。
全文
[
PDF
1007.0 MB ] 2016.4 (3):38-49 浏览( 3915 )
中国城市居民国内旅游需求的成本结构与邻居效应 &n...
作者:
谢慧明 俞梦绮 沈满洪
[摘要]
旅行成本结构和空间溢出效应是影响国内旅游需求的关键因素。基于停留时间外生和内生两类旅行成本模型,作者根据地理、经济和综合空间权重矩阵定义了三类“邻居”,并测度了国内旅游需求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国39个城市2000~2007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国内旅游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以经济“邻居”的效应最为显著;第二,总成本、旅行成本和时间机会成本与国内旅游需求呈负相关且缺乏弹性,收入弹性小于时间机会成本弹性;第三,平均年龄与出游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拐点位于44~45岁之间,这些游客具有相对更高的时间机会成本。因此,加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能有效地扩大国内旅游需求,提高旅游产品价格和针对那些具有较高时间机会成本的游客进行旅游营销有助于增加国内旅游收入。
全文
[
PDF
1057.0 MB ] 2016.4 (3):22-37 浏览( 3918 )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来自山东...
作者:
杨骞 王弘儒 刘华军
[摘要]
为了应对区域性特征日益凸显的大气污染问题,中国在多个区域建立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证检验联防联控机制的实施效果对于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区域空气质量的整体改善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作者以山东省会城市群为例,基于空气质量指数以及6种分项污染物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①尽管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施以来山东省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双重差分检验结果并不显著。②不同污染物的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实施显著降低了SO2、CO和NO2的浓度,PM2.5和PM10浓度的双重差分项估计系数均为正且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O3浓度在联防联控机制实施后显著上升。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在于大气污染治理及空气质量改善的长期性、参与成员的“搭便车”行为、强有力协调机构的缺失、联防联控制度建设不完备以及合作治污能力不足等。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避免陷入“集体行动困境”是未来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重点。
全文
[
PDF
2328.0 MB ] 2016.4 (3):3-21 浏览( 4270 )
《中国工业节水战略研究》简评
作者:
宋迎昌
[摘要]
近期,宁波大学校长、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沈满洪教授等人撰写的《中国工业节水战略研究》一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分15章,约54.9万字,系统研究了中国工业节水战略问题。该书提出,工业节水是实现工业用水总量下降的必由之路。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用水效率的提高具有巨大空间,依靠制度创新推动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样具有巨大空间。实施工业节水战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围绕工业节水问题,该书进一步提出三大类型五大战略:一是工业节水技术型战略(包括技术创新节水战略和循环利用节水战略),它们主要通过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为导向、以节水型企业建设为抓手来实现工业节水;二是工业节水制度型战略(包括价格调控节水战略和水权交易节水战略),它们强调市场机制的运用和水市场的建设,要求通过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来推进工业节水;三是工业节水混合型战略(即结构调整节水战略),旨在既提高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又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工业综合节水。
全文
[
PDF
193.0 MB ] 2016.3 (3):111-112 浏览( 3594 )
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的多指数评价与分析
作者:
孙轩
[摘要]
区域内的产业协调发展水平被认为是衡量城市群建设效果的重要内容。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均存在一定差异,单一标准评价体系通常难以满足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的需要。作者综合考虑多元价值因素和多样性发展需求,从经济性、专业性、平衡性和友好性四个维度对城市群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指标参数进行有效综合,提出了一种多指数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例,对我国典型城市群的产业协调发展现状和发展历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分工最为明确,但产业外溢效应有限,中、小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城市间的经济差距缩小缓慢;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经济带动效果,但区域整合力度不够,城市之间的产业相似度较高,最终难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而相比以上两大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各城市间的产业分工更为合理,核心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因而产业协调发展水平较高。
全文
[
PDF
1077.0 MB ] 2016.3 (3):99-110 浏览( 3563 )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城镇化安置:特征、问题及机制创新
作者:
段跃芳 赵旭
[摘要]
移民安置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适应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趋势,移民安置越来越多地采用城镇化安置方式。移民安置方式的重大转变为移民重新选择生计提供了机会,但同时给移民带来了潜在风险。与传统的农业安置模式相比,移民城镇化安置具有生计来源非农化、生活消费方式市场化和生存环境社会化等特征。目前,我国在推进移民城镇化安置过程中遇到诸如补偿机制不合理导致的移民搬迁意愿不强、移民就业与生计面临困难、移民参与城镇化过程的主动性不强、移民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等问题。这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的机制没有及时根据城镇化安置特点进行调整与完善有紧密关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建立与完善基于成本收益原则的补偿机制、以市场手段为主的资源配置机制、以保障移民收益权为中心的效益分享机制和以资金筹措为重点的移民社会保障机制。
全文
[
PDF
1008.0 MB ] 2016.3 (3):86-98 浏览( 3482 )
1
2
3
4
您是第 3014902位访问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生态文明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