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研究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首 页
期刊介绍
顾问编委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微信号:uesjournal
期刊检索
全部年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0 年
全部期
No.1
No.2
No.3
No.4
关于本刊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单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创刊时间
:2014年9月
邮发代号
:82-247
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
:BM2001
国内刊号
:CN 10-1979/C
国际刊号
:ISSN2097-454X
首页
>
期刊目录
中国自主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建构
作者:
杨开忠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毫无疑问,生态文明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要加快发展的、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生态转向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因此,近年来,生态文明研究“三大体系”建设成为重大前沿课题。这集中表现在,中编办批准建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支持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生态文明学”两个以“生态文明”命名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学位点。生态文明研究“三大体系”建设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这里就构建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谈几点认识。
全文
[
PDF
924084.0 MB ] 2023.2 (10):3-6 浏览( 1330 )
创建生态文明建设交叉学科,创新中国自主生态文明知识体系
作者:
安黎哲,林震
[摘要]
一、创建生态文明建设交叉学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创建生态文明建设交叉学科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全文
[
PDF
765441.0 MB ] 2023.2 (10):7-11 浏览( 1183 )
构建中国自主生态伦理学知识体系
作者:
张云飞
[摘要]
构建中国自主的生态伦理学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由于生态伦理是生态文明的伦理表现和表征,因此,构建中国自主的生态伦理学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尤其是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必然要求。
全文
[
PDF
747361.0 MB ] 2023.2 (10):11-14 浏览( 1214 )
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研究
作者:
郇庆治
[摘要]
党的二十大之后,学理性阐释、学术化表达和体系化建构,日益成为国内学界对于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共识。①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以更高的学术理论自觉和专业化的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出更科学的体系化阐释与构建。
全文
[
PDF
769913.0 MB ] 2023.2 (10):15-18 浏览( 1228 )
在“两个结合”中推进具有自身特质的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
作者:
方世南
[摘要]
在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和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全球性危机的态势下,生态文明不仅成了一门引人注目的“显学”,而且已融合和渗透到众多学科之中。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强具有自身特质的生态文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简称“三大体系”建设)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任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简称“两个结合”),是推进具有自身特质的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的关键举措和根本保障。
全文
[
PDF
766407.0 MB ] 2023.2 (10):18-21 浏览( 1189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图景
作者:
何玉芳,李戈
[摘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其丰富的内涵、严谨的逻辑、完整的系统开辟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开启了区别于西方人类现代化的新路径,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图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需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途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全文
[
PDF
1031884.0 MB ] 2023.2 (10):22-34 浏览( 1272 )
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创新
作者:
孙大伟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在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等层面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创新。具体包括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发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领域党内法规体系、健全完善生态文明领域法律规范体系、做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聚焦国内外重点领域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建设生态环保铁军等改革创新举措。总之,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完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格局。
全文
[
PDF
998986.0 MB ] 2023.2 (10):35-44 浏览( 1219 )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内涵、挑战及应对
作者:
庄贵阳,王思博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既对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了战略谋划和部署,也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本文分析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本质内涵、主要路径、关键挑战,并提出打造生态文明发展新范式、积极探索在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政策建议。
全文
[
PDF
1142515.0 MB ] 2023.2 (10):45-55 浏览( 1290 )
我国工业低碳转型的基础、路径与政策——历史述评与未来思考
作者:
李继峰、常纪文
[摘要]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统筹发展和减排的必由之路,任重道远。研究表明,我国自“十一五”规划期就高度重视工业节能,通过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制定技术标准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和行动,取得显著的节能成效,主要高耗能行业碳强度均呈现持续下降态势。面向碳达峰碳中和要求,需在工业节能的基础上系统推进低碳转型。根据对已有研究的梳理,这意味着工业领域需要大力推进结构优化、节能技术进步、循环利用和能源低碳化。工业低碳转型目前面临材料工艺基础相对薄弱、企业主流商业模式不适应、技术创新仍存短板、法律法规标准不足、公正转型压力大等挑战,基于此,我国初步建立的工业低碳转型政策体系须有的放矢、形成合力。
全文
[
PDF
1243375.0 MB ] 2023.2 (10):56-71 浏览( 1177 )
全球视野的中国绿色工业化道路与前景
作者:
李钢,张月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平衡环境管制与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二是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三是平衡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环境需求与广大人民群众长远利益的关系。以全球、历史大尺度看,中国的工业化是绿色的增长。在当今世界尚未取得更尖端的颠覆性技术突破的前提下,从全球、动态的眼光来看,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实质上有利于保护环境。伴随中国环境管制强度不断提升,中国工业企业表现出强劲发展能力,也有能力承受更加严格的环境管制政策。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环境管制强度提高必须逐步进行,不能一蹴而就。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公民环境意识大幅提升,保护环境的“民意”基础已经形成,因而可以判断中国已经而且必将继续走在绿色工业化道路之上,助力实现中国和全球经济的绿色发展与绿色繁荣。
全文
[
PDF
1190642.0 MB ] 2023.2 (10):72-84 浏览( 1178 )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局限及其克服
作者:
周杰普 姜彩云
[摘要]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超级难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选项。因国际主流观点认为机制本身具有成本节约、经济高效等诸多优势而被寄予厚望。但从制度的实际运行来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只能减少短期成本,推动技术革新的作用有限,容易违反公平正义原则,不利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缺乏激励企业改善环境的动力,环境绩效欠佳。基于此,中国应当有所回应,理性对待短期内的成本收益,以市场化减排机制与传统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结合等方式克服成本节约上的局限;通过健全碳配额干预机制,运用增加碳税等措施以激励技术革新;扩充环境信息披露途径,增加公众参与以强化公平正义原则;从立法层面明确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完善监测—报告—核查(MRV)机制,不断提升环境质量。
全文
[
PDF
1059934.0 MB ] 2023.2 (10):85-98 浏览( 1232 )
加快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作者:
黄征学,吴九兴
[摘要]
高质量的国土空间是由提供动力源和维护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边疆安全和能源安全等不同空间组成的系统。本文参考国土空间细分为城镇、农业和生态三类空间的做法,分析和刻画了近10年来三类空间的变化趋势,提出三类空间存在城镇空间经济和人口集聚不匹配、农业和生态空间发展不充分、城乡建设空间开发不平衡、能源和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不协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解决的基本思路。从推动三类空间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分别从空间联动、空间差异发展、空间管制等方面提了五点政策建议。
全文
[
PDF
1082171.0 MB ] 2023.2 (10):99-112 浏览( 1184 )
1
您是第 2763759位访问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生态文明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