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研究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首 页
期刊介绍
顾问编委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微信号:uesjournal
期刊检索
全部年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0 年
全部期
No.1
No.2
No.3
No.4
关于本刊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单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创刊时间
:2014年9月
邮发代号
:82-247
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
:BM2001
国内刊号
:CN 10-1979/C
国际刊号
:ISSN2097-454X
首页
>
期刊目录
中国房价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与变动趋势预测
作者:
倪鹏飞 杨慧 张安全
[摘要]
房地产价格趋势预测对于政府制定科学的房地产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体系则是房价走势判断和预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作者采用时差相关分析法对影响房价的备选指标进行先行、同步和滞后分类,从备选指标中筛选出6个先行指标构建房价预警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赋权法对各项指标赋予权重,进而将其合成为房价预警合成指数,对房价趋势进行预测判断。实证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构建的房价预警合成指数能较为准确地预测中国房价的变动趋势,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全文
[
PDF
1132.0 MB ] 2015.1 (2):3-15 浏览( 3980 )
地价、房价和城市空间结构——以北京市为例
作者:
丁成日 牛毅
[摘要]
作者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论证土地价格与房价的关系,以期进一步认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价格形成机制。首先,基于城市经济理论模型,在开放和单中心城市模型框架下,印证了土地需求是派生需求,即土地是住房生产函数的一个投入要素,因而土地价格受住房价格的影响,随着到市中心距离的增加,房价不断下降,带动地价以更快的速率随之下降。其次,基于北京市1999年~2003年的土地出让和房地产交易数据,估计了北京住房价格的空间变化趋势和住房生产函数。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北京房价上升对地价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房价的不断上升促使投资者和开发者形成房价会持续走高的预期,从而进一步抬升土地价格,只有当房价得到一定控制之后,土地价格才会得到抑制。
全文
[
PDF
1092.0 MB ] 2015.4 (2):3-15 浏览( 3901 )
特大城市的环境治理:技术张力与边界刚性
作者:
潘家华
[摘要]
城市规模的扩张受到空间、土地、水资源、能源等环境要素的刚性制约,技术的突破能不断舒缓环境容量对城市规模的约束。因此,特大城市的环境治理是技术张力和边界约束的均衡。技术张力的内在制约表明,虽然科学理性的技术选择有助于舒解特大城市的环境压力、提升环境容量,但由于自然、经济和社会刚性的约束,单纯的工程技术途径难以无限破解边界约束等原因,特大城市环境的有效治理,需要通过制度手段来明确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均衡配置公共资源,以消除特大城市无序扩张的源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全文
[
PDF
1024.0 MB ] 2015.3 (2):3-13 浏览( 4137 )
城市治理专题笔谈——主持人语
作者:
李培林
[摘要]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显著放缓,但城镇化的巨轮仍在破浪前进。2002年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一个多百分点的速度提高,2015年预计达到55.8%,2020年将达到60%。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之所以如此迅猛,不仅仅是因为城市的聚集经济效益远高于乡村,还因为城市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就说过,“人民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全文
[
PDF
630.0 MB ] 2015.2 (2):3-4 浏览( 3593 )
特大城市社会治理问题的再认识
作者:
李友梅
[摘要]
中国特大城市的发展(如北京、广州、上海,也称“超大城市”)三十多年来不断提速,并积极谋划向“全球城市”转型,以期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主要节点城市。特大城市人口众多、权利复杂、社会活动密集,因此安全、有序和文明是特大城市发展的基本需求。然而今天,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棘手的问题,为缓解生态环境危机以及人口对公共资源的巨大压力,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以有效的手段处理好经济发展模式与环境可持续以及人口规模控制与结构优化的关系问题,解决上述问题不仅取决于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加快升级,还有赖于对高密度低成本城市生存空间的整治。特大城市既有治理模式的转型刻不容缓,可以预见,这个转型涉及面之广和关联度之大将超出人们的想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
全文
[
PDF
742.0 MB ] 2015.2 (2):5-9 浏览( 3754 )
从城市治理模式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作者:
李铁
[摘要]
国家审计署报告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出债务总量大、增长快的态势。2013年6月,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高达17.9万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7.2万亿元,三年间增长超过70%。面对不断膨胀的地方政府债务,2014年国务院专门发文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规范,以期控制风险。从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来看,约有90%来源于城市市政建设和公共服务支出。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不过是我国城市发展模式失衡的表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城市的发展模式,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全文
[
PDF
783.0 MB ] 2015.2 (2):10-17 浏览( 3877 )
中国城镇化中的“放权”和“地方化”——兼论县辖镇级市的政府组织架...
作者:
顾朝林
[摘要]
我国小城镇面广量大,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发展缺乏土地、规划、建设、财政等要素配置功能,教育、医疗、文化、科技、商贸等发育水平也较低,无法支撑城镇的持续健康发展。作者基于中国城市行政体制改革的视角,从“放权”和“地方化”两个方面破解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可持续难题,提出从行政区划改革入手设置县辖镇级市;通过扩权强镇建设行政区和社会经济自治体兼顾的“小政府、大社会”的城市政府治理模式;并以青岛平度市南村镇为案例,探讨了县辖镇级市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问题。
全文
[
PDF
1033.0 MB ] 2015.3 (2):14-28 浏览( 3814 )
气候变化评估模型中贴现率的敏感性分析及其伦理意义
作者:
黄蕊 刘昌新 刘筱
[摘要]
作者模拟了不同纯时间贴现率和不同减排方案对全球及各国福利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减排方案下,与纯时间贴现率为1.5%时相比,当纯时间贴现率为0.1%时,全球累积效用变大,其中发展中国家的累积效用值变化较大;当纯时间贴现率为3%时,全球累积效用变小,同样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累积效用值变化较大。不同的减排方案对各国的福利值也会产生不同影响,总体来看,Nordhaus方案下,俄罗斯和印度的累积福利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其次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Stern方案下,印度、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俄罗斯的累积福利都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中国的累积福利的损失率不断增大;WZW方案下,印度、俄罗斯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累积福利都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欧盟和日本的累积福利受到的影响最小;三种减排方案下,欧盟和日本的累积福利受到的影响较小。
全文
[
PDF
981.0 MB ] 2015.4 (2):16-28 浏览( 4462 )
北京市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价
作者:
张明顺 王义臣
[摘要]
城市容易受到高温热浪天气的影响。为有效评价城市系统受高温热浪影响的脆弱性程度,提高城市系统适应高温热浪影响的能力,本文在研究城市系统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基础之上,从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能力等方面选择城市地区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价指标,构建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市各区县的高温热浪脆弱性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热浪日数、室外工作人口比例和65岁以上人口比例在影响北京市高温热浪脆弱性年际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建筑密度、城市人口密度、低收入人口比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高温预警和信息传播能力、公众对高温危害的认知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七项指标在区别不同区域高温热浪脆弱性分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2012年北京市高温热浪脆弱性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空间分布规律为城市核心区域脆弱性最高,南部和东北部地区次之,西北部地区最弱。由此,作者从改善影响高温热浪脆弱性的关键因素出发,提出了政策建议。
全文
[
PDF
1940.0 MB ] 2015.1 (2):16-33 浏览( 4222 )
探索治理“大城市病”之策
作者:
肖金成
[摘要]
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数量在增多,城市规模在扩大。在当今世界上崛起了多座巨型城市或称之为世界性城市,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城市建成区人口规模均超过500万,谓之超大城市,还有数量众多的所谓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大城市是否必然会出现“大城市病”?“大城市病”是否是不治之症以及如何防治“大城市病”?以上是一段时期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讨论的热点话题。在中国,“大城市病”的不期而至,也使此问题有了讨论的必要。本文探究大城市病产生的原因并对治理“大城市病”进行了初步探讨。
全文
[
PDF
769.0 MB ] 2015.2 (2):18-23 浏览( 3729 )
经济治理探索:中国大城市的比较
作者:
倪鹏飞
[摘要]
城市治理是一种多样化的城市管理模式,需要建立新的协调机制,行动主体也需要重新定位。行动主体包括城市政府、公共部门、非政府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志愿组织、企业和市民,他们通过政府管制、分权与授权、多方谈判、协商与合作以及社区自治等多种方式达成最大程度的资源动员和有效的利益调节。城市治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
全文
[
PDF
787.0 MB ] 2015.2 (2):24-29 浏览( 3772 )
中国省域工业废水重金属排放绩效差异研究
作者:
张家旗 苗长虹
[摘要]
作者基于环境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效率测算方法,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重金属排放绩效指数(MHPI ),测算了我国2003年-2011年29个省份的工业废水重金属排放绩效。研究发现:受技术进步的推动,我国大部分省份MHPI不断提高,而体现追赶效应的技术效率作用不够突出,贵州、青海、江苏、宁夏的MHPI则趋于下降;我国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四大经济区域的MHPI均有所改善,中部累计改善幅度最高,东部、西部次之,东北最低,但各区域MHPI变化表现出趋同态势;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高估了各省份的工业生产绩效指数(MIPI),将MHPI和MIPI按高、中、低组合成9种类型,我国大部分省份处于中一中组合,但内蒙古、辽宁、甘肃、湖北、湖南、新疆、四川呈现高一高组合,河北、河南呈现高一中组合,而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的江苏则呈现出低一低组合,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青海、宁夏呈现低一高组合,贵州则呈现低一中组合。
全文
[
PDF
1114.0 MB ] 2015.3 (2):29-43 浏览( 3848 )
空间功能分工能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吗?——基于2003年~2011...
作者:
赵勇 齐讴歌
[摘要]
加强区域合作和推进空间功能分工是当前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取向,但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集聚基础上形成的空间功能分工是否能够缩小地区差距仍是有待验证的命题。作者运用2003年~2011年中国16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证实:空间功能分工与地区差距之间呈现出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空间功能分工的深化,地区差距会扩大,但当空间功能分工超过转折点后,地区差距则会缩小。通过对比中国主要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指数发现:截止2011年,中国仅有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进入倒“U”型曲线的后半段,另有部分城市群正在或即将跨越拐点,但仍然有一半左右的城市群处于倒“U”型曲线的前半段,其中一些城市群跨越空间功能分工的拐点可能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此外,本文还为城市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与该城市到大港口的距离存在着三次的“∽”型曲线关系提供了间接证据, 即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城市服务业集聚效率较高,而中部地区集聚效率较低。上述结论意味着,在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和推进空间功能分工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城市群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全文
[
PDF
1141.0 MB ] 2015.4 (2):29-48 浏览( 3915 )
中国特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及其治理策略
作者:
魏后凯
[摘要]
近年来,虽然党中央再三重申要防止特大城市过度扩张,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无论是城市人口还是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特大城市都存在明显的过度扩张倾向。显然,对于特大城市的过度扩张问题,目前已不单纯是要“防止”,而是需要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理。本文将从多维的视角探讨特大城市过度扩张的状况、原因、弊端及其治理策略,以期为特大城市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和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提供参考。
全文
[
PDF
753.0 MB ] 2015.2 (2):30-35 浏览( 4060 )
集聚外部性与城市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研究
作者:
叶素云
[摘要]
集聚外部性与企业生产率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作者采用1998年~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不同类型集聚外部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使用Olley和Pakes(1996)介绍的方法测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然后利用固定效应回归估计集聚外部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企业TFP明显受益于马歇尔外部性、雅格布斯外部性和波特外部性,并且后两者发挥的作用更大;(2)轻纺工业和化学工业企业TFP明显受到马歇尔外部性的正影响,而食品工业、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企业则反之;(3)与其他行业不同,技术密集型和高垄断行业企业TFP并未受到当地本行业和当地其他行业集聚外部性的影响。但是,不同类型行业企业均从城市产业多元化和同行企业竞争中获得了TFP增长。
全文
[
PDF
1085.0 MB ] 2015.1 (2):34-50 浏览( 6439 )
2030年中国消费市场空间预测分析
作者:
赵作权 唐世芳 赵璐
[摘要]
中国市场空间到2030年将呈现怎样的变化?作者将空间统计方法与时间序列ARIMA模型相结合,利用中国1985年~2011年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预测了到2030年中国消费市场空间的总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到2030年,中国消费市场空间将呈现明显的收缩聚集化态势,总体变化幅度比较小,主体依然位于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其重心持续向内陆方向移动。全国消费市场空间的收缩聚集化将推动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成为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核心区,消费市场空间向内陆移动将引导中国经济相对均衡发展,但全国经济的高度均衡发展可能需要依靠国际市场的带动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拉动作用。
全文
[
PDF
1957.0 MB ] 2015.2 (2):36-48 浏览( 3823 )
户籍歧视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作者:
戎梅 白联磊
[摘要]
作者尝试构建歧视性户籍制度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框架,该框架包含了人力资本筛选机制和收入不平等机制;同时在分析过程中又考虑了城市人口规模收益和拥挤效应等因素,力图弥补既有文献的不足之处。对城市经济稳态增长路径的分析表明,相对于无户籍差异情形,户籍差异导致的收入不平等将提高均衡的城市物质资本存量和户籍居民消费水平,人力资本吸纳机制将提高城市总体产出水平,这是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缓慢的经济根源。但是,歧视性户籍政策的存在是由强到弱直至消失的内生变迁过程。双城市模式的分析表明,在劳动力供给趋紧的背景下,城市竞争对减轻户籍歧视具有积极意义。
全文
[
PDF
1389.0 MB ] 2015.3 (2):44-66 浏览( 3771 )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固定投入成本比较研究
作者:
李恩平
[摘要]
城镇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不完全对应关系,使得城镇化成本的估算极其复杂。由于城镇化成本只能依托城市发展成本为基础进行估算,各城市之间因人口特征差异导致了城镇化成本估算可能出现巨大误差。本文通过剔除人口特征因素,提出了人口城镇化固定投入成本的三步骤估算方法:首先,估算城市人均资本存量;其次,模拟计量城市人均存量资本与人口特征因素的对应关系;再次,估算剔除人口特征因素之后的城市标准人口人均存量资本,即城镇化固定投入成本的估算。同时对中国201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化成本进行了估算和比较,发现:(1)城镇化固定投入成本随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而显著下降;(2)首都或省会城市城镇化固定投入成本显著低于其他城市;(3)中部城市的城镇化固定投入成本显著低于东部城市。
全文
[
PDF
951.0 MB ] 2015.2 (2):49-60 浏览( 3836 )
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研究
作者:
陈洪波 王新春
[摘要]
建筑是温室气体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由于建筑数量多、单体建筑排放量少、排放源分散等问题,导致建筑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和监测难度较大。目前,对建筑温室气体排放的边界界定、组成内容等问题仍存在争议,国内外对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尚未形成系统、一致的方法。作者在对比和分析国内外现有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中国实际情况的核算方法,采用两个层级来划分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精确度水平,针对集中采暖建筑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难点和重点,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以期为我国建筑领域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核查和碳交易提供参考。
全文
[
PDF
977.0 MB ] 2015.4 (2):49-59 浏览( 3922 )
城市就业密度、市场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
作者:
韩峰 柯善咨
[摘要]
基于市场区位理论和集聚经济理论,作者探讨了城市就业密度和市场规模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以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依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就业密度和市场规模均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大多数地级及以上城市就业密度过大,已经出现明显的集聚不经济。西部城市市场规模和就业密度相对偏小,东部和中部城市市场规模偏小而就业密度偏大。对于西部地区城市,应着力扩大其市场规模及产业集聚水平,提升产业支撑力和就业吸纳力;对于东中部地区城市,应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调整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缓解因经济活动过密带来的负面影响。
全文
[
PDF
1156.0 MB ] 2015.1 (2):51-70 浏览( 4009 )
1
2
您是第 2763756位访问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生态文明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