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地市场效应的由来和研究前沿作者:曾道智
- [摘要]本地市场效应是新贸易理论中的一个中心概念。作者回顾了它的起源背景,并解说了从最新研究成果所看出的问题,探讨了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方向。早期的国际贸易和区域科学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使用各种不同的定义描述了大市场和大需求带来的制造业集聚效应:在两国构成的经济空间里,大国的制造业企业份额高于其人口比例,大国是制造业产品的净出口国,其工资较高。在得出这些结果的模型里,大家都假定了单个生产要素——不可移动的劳动力。这些概念的片面性影响了对本地市场效应的本质认识。后来,通过建立两个生产要素(不可移动的劳动力和可以移动的资本)的模型,学者们把这些概念统一在一个框架里。可是最新的研究成果有些意外。如果考虑多国构成的经济空间,或者采用更为一般的效用函数,会发现之前的很多结果都要修改。
-
全文[ PDF 1106.0 MB ] 2020.1 (7):96-112 浏览( 4254 )
|
|
- 北京市交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分析——基于城市发展视角作者:孙岩 张昱 刘学敏
- [摘要]城市交通与城市存在耦合发展的特征,城市发展带动交通需求增长并产生大量的交通碳排放,深入理解城市发展对交通碳排放的驱动机制是实现城市交通和城市协同低碳发展的重要前提。作者首先利用油品分摊法估算了1995—2016年北京市交通碳排放量,随后基于城市发展对交通碳排放驱动机制的理解,利用城市异速标度律探析城市规模与交通碳排放的关系,利用STRIPAT模型分析城市发展对交通碳排放的综合驱动作用。结果显示,北京市交通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增速高于城市规模扩张速度,呈超线性关系;人口规模、城市化进程、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空间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都正向驱动交通碳排放增长,能源技术进步抑制交通碳排放增长;城市化进程推进的影响最为显著、经济规模的贡献度最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北京市交通低碳发展的建议:在城市化进程中提高交通效率,在经济发展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尽早实现脱钩发展,遏制城市无序蔓延、转变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理念,大力发展能源技术、提高能源效率。
-
全文[ PDF 1261.0 MB ] 2020.1 (7):81-95 浏览( 43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