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研究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首 页
期刊介绍
顾问编委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微信号:uesjournal
期刊检索
全部年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0 年
全部期
No.1
No.2
No.3
No.4
关于本刊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单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创刊时间
:2014年9月
邮发代号
:82-247
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
:BM2001
国内刊号
:CN 10-1979/C
国际刊号
:ISSN2097-454X
首页
>
期刊目录
京津冀地区间经济影响及溢出和反馈效应分析
作者:
姚愉芳 陈杰 张晓梅
[摘要]
作者在Miller两区域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分解了三区域模型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与反馈效应,进一步探讨了这三种效应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对京津冀三个区域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与反馈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区内乘数效应均远大于溢出效应与反馈效应,即三个地区的产出增长主要是通过内部最终需求和出口的增加而引致的。计算结果有力说明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全文
[
PDF
910.0 MB ] 2016.1 (3):3-14 浏览( 3793 )
城市化大潮下的农村真的衰落了吗?
作者:
宋迎昌
[摘要]
农村衰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者以城市化为研究视角,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和文献梳理,认为农村的相对衰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具有普遍性。人口流失是农村衰落的主因,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农村人口流失的诱因,农村衰落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副产品。对农村衰落要有科学理性认识,要承认农村相对城市发展而出现衰落的事实。农村衰落能够带来生态环境效益,农村衰落不会危及粮食安全,对农村衰落的带来的深远影响要有预判。农业、农村、农民并不是“三合一”的利益共同体或者命运共同体,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面对城市化大潮下的农村衰落,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农民问题。政府应该帮扶农民,并致力于培育经过工业化和城市化洗礼的新型农民。
全文
[
PDF
1203.0 MB ] 2016.3 (3):3-19 浏览( 3622 )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来自山东...
作者:
杨骞 王弘儒 刘华军
[摘要]
为了应对区域性特征日益凸显的大气污染问题,中国在多个区域建立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证检验联防联控机制的实施效果对于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区域空气质量的整体改善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作者以山东省会城市群为例,基于空气质量指数以及6种分项污染物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①尽管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施以来山东省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双重差分检验结果并不显著。②不同污染物的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实施显著降低了SO2、CO和NO2的浓度,PM2.5和PM10浓度的双重差分项估计系数均为正且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O3浓度在联防联控机制实施后显著上升。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在于大气污染治理及空气质量改善的长期性、参与成员的“搭便车”行为、强有力协调机构的缺失、联防联控制度建设不完备以及合作治污能力不足等。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避免陷入“集体行动困境”是未来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重点。
全文
[
PDF
2328.0 MB ] 2016.4 (3):3-21 浏览( 4125 )
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评估方法与应用 &...
作者:
史丹 王俊杰
[摘要]
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评估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作者介绍了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几种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及其相关应用,包括预防性支出法和替代成本法两种市场价值评估方法,意愿调查法、选择实验法、特征价格法和旅行成本法四种非市场价值评估方法,以及经常被忽略的级差地租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尽管这些方法应用广泛,但还有许多需要注意之处。目前,国内关于城市和近郊生态环境经济价值评估的研究还非常稀缺。对于我国正在尝试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而言,只有全国或某个较大区域的生态环境的总经济价值才有意义。将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应用到这些问题的分析之中,能产生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国外主流的价值评估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级差地租理论相结合有助于进行生态环境的总经济价值评估。
全文
[
PDF
1062.0 MB ] 2016.2 (3):3-16 浏览( 3779 )
上海大型居住社区的特征、问题与未来发展
作者:
金桥 徐佳丽
[摘要]
上海大型居住社区是一类特殊社区,具有“居住社区”“保障社区”“速成社区”“弱势社区”、“问题社区”“无根社区”和“镇管社区”等特征和标签。基于2014年问卷调查数据,作者分析了上海大型居住社区的特征、问题体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大型居住社区的特征构成了多层次的问题体系,区位偏远引发了交通不便和就业困难,公共服务资源欠缺与生活不便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社区人口结构失衡,而人口结构的失衡既带来一系列治理难题,也制约着社区的发展活力和动力。同时,作者分析了上海市人口结构可能的变化趋势,进而从配套改善、去标签化、产城融合、加强治理和多元服务等角度提出促进大型居住社区健康发展的思考。
全文
[
PDF
995.0 MB ] 2016.1 (3):15-28 浏览( 3797 )
基于污染物排放的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研究  ...
作者:
安树伟 郁鹏 母爱英
[摘要]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作者研究了京津冀大气污染排放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京津冀大气污染状况与能源消费情况,明确了京津冀大气污染与河北能源消费总量的快速增加有直接的联系,并认为河北能源消费总量的快速增加与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结构有关,北京向河北产业转移加重了河北偏重的产业结构。由于京津冀三地环保支付能力的巨大差异,河北自身很难解决这一治理难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现实诉求和长期目标,给出了解决京津冀大气污染问题的短期政策安排与长期战略选择。短期政策着眼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重点把北京企业向河北转移与河北污染企业转出去或关闭结合起来;长期战略则强调引入市场机制,以制度激励推动科技进步和环境质量提升。
全文
[
PDF
1387.0 MB ] 2016.2 (3):17-30 浏览( 3721 )
高学历女性:城市婚姻市场上的弱者?
作者:
吴要武
[摘要]
高校扩招不仅使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口在相应队列中的比例增加,还改变了高学历人口的性别结构,女性所占比例持续提高。她们进入婚姻市场时,传统的“男高女低”婚配模式却没有发生变化,导致不婚或延迟结婚的高学历女性增加。城市高学历女性的婚姻问题开始受到社会关注。当婚姻市场上的性别结构发生变化时,打破传统婚配模式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作者使用近几次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以及全国妇联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城市和农村婚姻市场上不同受教育群体婚姻状况的变化,发现2000~2010年期间,高学历女性匹配低学历男性和中等学历男性匹配高学历女性的比重均为上升,男女双方都坚持传统的婚姻模式,婚姻市场呈现粘滞性。尽管如此,高学历女性并不是弱势群体,真正的弱势群体是主要分布在农村的低学历男性,他们是婚姻市场上的被剥夺者。
全文
[
PDF
1065.0 MB ] 2016.3 (3):20-34 浏览( 3658 )
中国城市居民国内旅游需求的成本结构与邻居效应 &n...
作者:
谢慧明 俞梦绮 沈满洪
[摘要]
旅行成本结构和空间溢出效应是影响国内旅游需求的关键因素。基于停留时间外生和内生两类旅行成本模型,作者根据地理、经济和综合空间权重矩阵定义了三类“邻居”,并测度了国内旅游需求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国39个城市2000~2007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国内旅游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以经济“邻居”的效应最为显著;第二,总成本、旅行成本和时间机会成本与国内旅游需求呈负相关且缺乏弹性,收入弹性小于时间机会成本弹性;第三,平均年龄与出游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拐点位于44~45岁之间,这些游客具有相对更高的时间机会成本。因此,加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能有效地扩大国内旅游需求,提高旅游产品价格和针对那些具有较高时间机会成本的游客进行旅游营销有助于增加国内旅游收入。
全文
[
PDF
1057.0 MB ] 2016.4 (3):22-37 浏览( 3762 )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网络结构特点研究——基于高水平论文合作网络的分析
作者:
金钟范 张广
[摘要]
城市之间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为此需要对中国城市间科技合作创新网络特点进行深入探索。作者基于高科技论文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这一认识,追索跨城市高水平科技论文合作情况,构建由此合作形成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网络矩阵,并据此考察2000~2010年间其网络系统结构特点及其演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科技创新网络快速发展,但发展水平仍较低;网络主导城市对跨区分布,而联系键区位倾向性显著,集中于东部城市之间;网络主导城市构成相对稳定,首位结点城市(北京)发展不足;凝聚子群开始发育,但不论是全国性还是区域性的高能级者发展皆不充分,最大者也仅为25城市规模,三大城市群均未形成完备凝聚子群。
全文
[
PDF
1581.0 MB ] 2016.1 (3):29-48 浏览( 4063 )
中国的环境污染排放会遵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吗? &n...
作者:
董晓松 杨大力
[摘要]
一般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提升,污染排放将先增后减,即呈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然而中国并不能完美地展现这一规律,这可能是中国作为人口与制造业大国的特殊内外因组合所致。将污染排放分为生产污染排放与生活污染排放,作者选取废水(污水)排放量、COD排放量和SO2排放量三项指标,基于1997年~2013年全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分别检验生产污染、生活污染人均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污染排放与生活污染排放存在显著的异步性;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城镇化率的上升以及经济等因素的改变,中国污染排放有些指数的拐点初现,但总体进入转折期的前景尚不明朗。
全文
[
PDF
1233.0 MB ] 2016.2 (3):31-45 浏览( 3656 )
贵州工业化、城镇化与转型发展的协同关系研究
作者:
单菁菁 刘强
[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被国内外学者称为“中国奇迹”,但在这种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贵州省仍处于整体贫困落后的状态,其中工业化、城镇化相对滞后和发展不协调是重要原因。作者通过计量分析,着重探讨了工业化、城镇化与贵州转型发展的内在关系,以及贵州转型发展对于工业化、城镇化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研究指出:工业化与城镇化具有良性互动关系,贵州省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必须以较高速率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为贵州经济增长提供强劲而持久的动力。同时,作者提出要通过强化内生性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布局,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支撑,走出一条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贵州特色转型发展道路。
全文
[
PDF
1585.0 MB ] 2016.3 (3):35-52 浏览( 3590 )
内蒙古深化草原产权改革的进展与评述 &...
作者:
尹晓青 李周
[摘要]
草原产权的不确定性是影响牧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开始在西部牧区推行草原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期避免草原公有下的“公地悲剧”,但在实践中并未达到预期的制度效果。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草原产权制度,不仅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深刻认识牧区草原产权管理制度变化及其未来趋势,作者在总结草原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内蒙古草原产权管理制度变迁的历史脉络,进而以乌拉特后旗为例,总结其完善草原确权承包工作中的创新性做法和经验,以期为草原地区进一步完善草原产权管理制度提供参考借鉴。
全文
[
PDF
1007.0 MB ] 2016.4 (3):38-49 浏览( 3770 )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探析 &n...
作者:
李红玉 梁尚鹏
[摘要]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革命和城市化是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的历史背景,西欧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潮和李比希的农业化学理论是其理论背景。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构建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其辩证思想包含城乡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和否定之否定关系,其最终指向和归宿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乡融合发展包含城乡混沌一体、城乡二元对立和城乡融合三个阶段。社会分工和生产力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其中社会分工是直接动因,而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需要三个前提条件,即丰富的物质文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全文
[
PDF
1009.0 MB ] 2016.2 (3):46-57 浏览( 3650 )
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
作者:
郑蔚 陈雯 董双强
[摘要]
集聚化是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作者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乡镇(街道)尺度对北京市2388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空间格局呈现出在三环-六环区域内连片布局、跳跃式变化、园区式集中的特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乡镇(街道)尺度的专业化水平尤为突出,在部分乡镇(街道)出现了多种产业高度集中的相对多样化分布格局。随后,作者从集聚经济、生产要素、外向战略和创新氛围等4个方面对影响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布局的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集聚经济所产生的外部性、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和使用效率、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由各创新主体所组成的“集体学习”的创新氛围共同推动了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空间集聚,但不同产业部门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区位决策中所考量的要素各有侧重。
全文
[
PDF
2911.0 MB ] 2016.1 (3):49-67 浏览( 3809 )
气候适应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
作者:
谢欣露 郑艳
[摘要]
提升城市韧性和气候适应能力的政策与实践是国内外城市与环境研究的新热点。我国正在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如何界定和评估不同城市的适应能力,是城市开展适应规划和决策的基础。作者以北京市为例,通过构建气候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10~2014年间16个区的城市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北京各区在经济支撑能力、社会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技术支撑能力和风险治理能力上都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不均衡性。研究发现综合适应能力与城市功能区分区较为一致,表明各区的功能定位对其发展和适应能力具有潜在影响。其中,核心城区由于发展基础较好,综合适应能力优势明显;发展新区面临基础设施薄弱、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治理要求不断提高等压力,综合适应能力最低。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应体现城市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前瞻性的适应规划,推进不同空间区域的协同发展,加强城市中心区与外围郊区的功能互补和协同治理,以此提升整个城市系统的综合适应能力和韧性。
全文
[
PDF
1391.0 MB ] 2016.4 (3):50-66 浏览( 4139 )
新能源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与调整思路——以太阳能、风能为例
作者:
王蕾
[摘要]
近年来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在制造环节得到改善,但是在发电利用环节仍然严重。虽然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治理新能源产业的产能过剩,但实施效果并不如预期。新能源发电设备利用率低下、弃风弃光等问题进一步制约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作者认为中国的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是传统化石能源体系下形成的发展思维和投资体制的必然结果。不适当的发展模式下,诸多政策的出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新能源产业要实现健康发展,重点需要认清新能源自身特点,改变现有发展路径,重新确立符合新能源特点的开发利用模式,构建有利于新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打破制约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和组织层面的障碍。
全文
[
PDF
1242.0 MB ] 2016.3 (3):53-66 浏览( 3681 )
环境风险治理中三方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研究
作者:
白卫国
[摘要]
如何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环境风险治理作为降低环境污染发生概率的有效措施,受到的社会关注度持续上升。作者对环境风险治理中企业责任、政府监管和公众参与的三方角色定位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进行了研究,得出三点结论:(1)公众行为反应是影响政府是否监管到位的主要因素;(2)政府行为反应是影响企业是否寻租的主要因素;(3)企业行为反应是影响公众是否容忍的主要因素。结合我国环境风险治理现实状况及问题,作者提出了政策建议。
全文
[
PDF
1046.0 MB ] 2016.2 (3):58-68 浏览( 3512 )
基于公交刷卡数据和兴趣点数据的城市街区功能类型识别研究——以北京...
作者:
钟少颖 岳未祯 张耘
[摘要]
作者利用公交刷卡数据(Smart Card Data,SCD)和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借助Oracle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街区层面的功能属性识别进行了研究。其中SCD用于刻画街区客流特征的功能属性,POI数据用于刻画街区设施功能属性。作者首先利用公交站点客流出行规律的功能属性对城市街区进行初步的分类。在此基础之上,利用POI数据的设施功能属性字段进行蚁群聚类,对城市功能进行进一步细分和识别。最后利用遥感影像分析对识别结果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综合利用公交刷卡数据和兴趣点数据能较为准确刻画城市街区的功能特征。
全文
[
PDF
2519.0 MB ] 2016.3 (3):67-85 浏览( 3843 )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内陆节点城市功能优化研究
作者:
安晓明
[摘要]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与推进给内陆节点城市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对其城市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郑州、武汉、西安是典型的“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在城市功能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存在诸多不足。为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各内陆节点城市的城市功能应当进行重新定位。要通过加快开放高地建设,提升节点城市的经济开放功能;加强综合枢纽建设,提升节点城市的通道枢纽功能;加快平台载体建设,提升节点城市的要素聚集功能;推动人文交流合作,提升节点城市的对外交往功能;营造良好城市环境,提升节点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强节点城市合作,提升节点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全文
[
PDF
1032.0 MB ] 2016.4 (3):67-80 浏览( 4087 )
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作者:
赵文 朱旭阳
[摘要]
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有律可循的。作者观察的12个经济体中,人口年轻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在6%左右,其中,中国大陆为6.3%。人口年轻化助推了经济增长,但和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的贡献相比很小。国际经验表明,应对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依靠代际再分配会产生较大的经济负影响,而减小再分配力度,依赖市场机制调整劳动报酬水平,能够提高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增长率。
全文
[
PDF
1436.0 MB ] 2016.1 (3):68-80 浏览( 3711 )
1
2
您是第 2763769位访问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生态文明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